“入院至今,我亲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出舱、出院。他们回到病房时,我就站在那观察他们恢复得怎么样。”患者小娜(化名)的母亲坦言,小娜在两个月大时确诊β—地中海贫血(以下简称“地贫”),是宁夏首例地贫确诊患者,多年来她带着孩子辗转西安等地输血,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自责。
“得知孩子能‘脱贫’,我们的家庭重生了。”小娜的母亲说,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(以下简称“南沙医院”),待小娜各项指标达标后,便可进舱接受治疗。
得益于国家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,放宽了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限制,今年6月以来,南沙医院已为13名地贫患者完成造血干细胞输注。11人成功植入干细胞并顺利出舱,其中6人康复出院,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,实现“一次治疗、终身治愈”,突破“不治”困境。这些案例就像灯塔,为跨山越海前来求医的家庭照亮了前路。
“这么多年,终于不用再输血了”
南沙医院病房内外,准备出院的患者传递着希望,刚出舱的家庭难掩激动,即将进舱的家属满怀期待。
“我的孩子马上就要出院了,‘脱贫’了!”“这么多年,终于不用再输血了!”小阳(化名)父亲的话里不仅有兴奋,更带着地贫家庭挣脱疾病枷锁后长舒一口气的喜悦。
13年前,年仅1岁的小阳在四川被确诊为地贫,从此踏上了每月两次的输血之路。“一方面,长期四处奔波找血源、协调医院安排输血不易;另一方面,血输多了孩子体内会产生抗体,之前还专门做了一次换血手术。”小阳父亲回忆道。
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,重型患者需终身依赖输血维持生命,但长期输血会导致体内铁过载,进而引发肝脏肿大、心肌纤维化等致命并发症。基因治疗技术采用自体移植方式,通过采集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,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后回输,帮助患者重建正常造血功能。
“相当于给患者‘换’一套健康的造血‘种子’,因是自身细胞,所以不会产生排异反应。”南沙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张玉平解释,自体移植就是把患者原来不好的干细胞骨髓清除后,把制备好的干细胞输进去,其过程比用健康人干细胞的异基因移植简单很多,无需进行长期抗排异治疗。
今年3月以来,南沙医院接受上千名患者的咨询,并为首批符合条件患者安排临床治疗。截至目前,13例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疗,6例患者顺利出院,5人即将达到出院标准,剩余2人处于造血功能重建阶段,恢复进程稳步推进。
“刚开始,我只是希望能帮孩子维持生命,没想到还能让孩子彻底‘脱贫’。”今年6月,小娜的母亲在病友群里听说南沙医院能治疗地贫,便马上赶过来。
在南沙医院,像这样怀揣希望而来的家庭还有很多,而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的突破,也让越来越多患者实现“脱贫”。
放宽医疗准入让患者不再等
“舱内虽然辛苦,但出舱后太激动了!等我以后长高了,要去健身。”来自重庆的小毅(化名)今年16岁,患病时他不能剧烈运动,告别了体育爱好,出舱后的他计划先养好身体,将来要继续打篮球。
作为第10例出舱患者,小毅的新生印证着一项突破性医疗技术的成效。南沙医院能在两个月开展13例地贫基因治疗,得益于“医疗硬件+政策软件”的双重保障。
2023年底,相关政策明确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医疗医药准入,允许细胞基因治疗企业经备案后,依托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应用。南沙医院作为政策落地的核心执行单位,联合优质生物医药企业,搭建起“企业研发+医院临床”协同平台,让前沿技术得以从实验室走向患者。
“依托《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》及国家放宽医疗准入的政策支持,南沙积极探索开展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应用。”南沙医院院长戴奇山介绍,以往这类技术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应用需经历10年,放宽医疗准入大幅缩短患者等待时间。
目前,南沙医院拥有省内规模领先的移植病房,由血液科、儿科、影像科等,以及护理团队组成的多学科专班,可同步推进干细胞采集、基因改造及临床照护。
张玉平透露,经过这些案例实践,该院将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与并发症应对机制,扩大基因治疗适用范围。不仅要突破30岁的年龄限制,还将尝试为铁沉积清除难以达到要求、有传染病史甚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患者开展基因治疗;在区域范围上,也将逐步扩展至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,让更多地贫患者受益。
统筹:宋芾
撰文:梁诗婷 黄少宏
美港通证券-美港通证券官网-配资炒股平台皆-炒股配资合法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